蝉的幼虫在地下多少年才成虫卵(蝉 今日一字)


《说文解字》对蝉的解释 “蝉,以膀鸣者。”表示蝉,是用翅膀发声的昆虫。反映了古人对蝉发声的直观认识。现代汉语解释蝉为名词,同翅目蝉科,四翅薄而透明,雄蝉腹胸交界处有发声器,收缩震动得以产生鸣声,雌蝉则无鸣叫能力。幼虫于地下挖洞穴居,以吸食植物根部汁液为生。待幼虫成熟,则破土爬上树干羽化。蝉别名或俗称:螂蜩、螗蜩、茅蜩、蝒、马蜩、寒蝉、知了、碣溜猴等。



蝉品种较多。有资料显示蝉遍布世界各地,已知的蝉种类达到2500多种 ,其中我国约有200余种。在我国常见的蝉有蟪蛄、黑蚱蝉、蛁蟟、呜蜩、草蝉、薄翅蝉、熊蝉、寒蝉、华凹大叶蝉等诸多品种。

蝉寿命较长。蝉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昆虫,可是它们一生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地下度过的。蝉的幼虫在地下要生活2~17年不等,。中国蝉的穴居时间一般为3至7年。现在,已经知道寿命最长的是美洲的17年蝉,它们每隔17年才孵化一次,可以说是昆虫家族的长寿之星。


蝉减少较快。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。蝉体内含干基蛋白含量在70%以上,脂肪约7%,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。故成为了餐桌上的美食,由于蝉生命周期较长,疯狂的抓捕导致了蝉的数量急剧下降。在城市的某些区域,夏天已经听不到蝉鸣了。作为 食物链中的重要环节,蝉正面临着生存危机。

蝉寓意丰富。“蝉”是一种在古人眼中寓意丰富的昆虫,象征高洁清廉、羽化成仙,诗词歌赋中有很多它的身影。晋代陆云在《寒蝉赋》中总结了它“文、清、廉、俭、信”五种如君子般的品德。陆云曰: “夫头上有緌,则其文也。含气饮露,则其清也;黍稷不享,则其廉也。处不巢居,则其俭也;应候守常,则其信也┄。”意思是蝉头上有触须,如古人帽带之结,这是它的文采;含自然之气,饮着露水,这是它的清高;不食稻小米等谷物,这是它的廉洁;居住不需要巢穴,这是它的节俭;无论气候变化,坚守平常之心,这是它的诚信。陆云借文咏“蝉”为至德之虫,蝉也成为古代 文人墨客和为官者争相效仿的人生准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