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东方宝塔】“中国的比萨斜塔”——虎丘斜塔



虎丘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,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(601年),屡毁屡建,现为七级楼阁式砖木塔,自明代开始逐渐向西北倾斜,故有“东方的比萨斜塔”之誉。

虎丘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,与同一时期建立的杭州雷峰塔风格接近,被誉为“江南二古塔”。如今西湖的雷峰古塔早已倒塌,而虎丘塔却还依然耸立于虎丘山巅,成为千年古塔

虎丘塔,本是苏州“云岩寺塔”的俗称,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(601年),初为木塔,后毁。现存的虎丘塔建于五代后周(959年),成于北宋建隆二年的961年。

▲虎丘山虎丘塔


虎丘塔为仿楼阁式砖木结构,塔身呈平面八角形,共七级。虎丘塔为“套筒式”结构:塔内有两层塔壁,仿佛一座小塔外面再套一座大塔,塔身由外墩、回廊、内墩以及塔心室组合而成,结构精良。大概是地基不匀造成的沉降,虎丘塔自明代开始逐渐向西北倾斜,故有“东方的比萨斜塔”之誉。

▲虎丘塔老照片


苏轼曾说,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。虎丘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、阴晴雨雪,各有逸趣、皆宜游览,虎丘胜迹、文化传承延续到明代,早已不仅是一道美景,更成为当地人节日欢庆、宴会、饮酒作乐、文人交游和集会的场所。

由于虎丘塔在历史、建筑和艺术方面的突出价值及其在苏州人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,政府对虎丘塔的维修和保护予以特别重视。1957年和1981年两次大的维修工程,分别排除了险情,加固了塔体和地基基础,控制了塔体的不均匀沉降,稳定了塔体,使千年古塔得以益寿延年。




// 为何倾斜?


虎丘塔倾斜的主要原因在于塔基的不均匀沉降,1953年刘敦桢教授对虎丘塔进行勘察时就说“看来问题主要在塔基上”。虎丘塔建造于山顶人工填土层上,水流导致南北的不均匀沉降,导致塔的倾斜。

作为虎丘塔基础的底层12个砖墩(8个外墩和4个内墩)是直接砌筑在稍经平整的地基上。砖墩之间也没有连接,相互独立,简单粗放。土层夯打亦不严密,这样的地基和基础砖墩极不严实均衡,同样加速了塔的倾斜。


▲叠涩砌筑法




// 为何倾斜千年不倒?


虎丘塔建在虎丘山之上,整体基础岩石的稳定性是可靠的,对虎丘塔的整体保存颇有益处。

另外得益于工匠优良的砌筑技术,成熟的叠涩砌筑法将虎丘塔的上、下和内外塔壁连结成一个整体,形成类似内外二个塔体套合在一起,虎丘塔的这种套筒结构在抵御外力冲击时十分优良。


▲虎丘塔春景


▲虎丘塔秋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