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发布的多份报告显示,公司负债总额已达18338亿元,公司流动资产总额14685亿元,已处于资不抵债状态。
这是继中国恒大、恒大汽车、恒大地产之后第四家破产的恒大企业。
眼下,几乎可以说,恒大距离“破产”仅一步之遥。
但仅差这一步,恒大可能就永远不会停下来了。
报告显示,2022年恒大地产亏损527.2亿元。截至2022年12月31日,流动负债总额为人民币16,787亿元,而公司资金总额(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限制性资金)为人民币917.3亿元。
截至2022年底,恒大地产仍有土地储备1.7亿平方米;恒大地产表示,将重点以便利复工复产、保障楼宇供应为重点,争取各地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理解和支持。我们也在加大资产变现力度,努力盘活资金,进一步节约成本。
恒大地产表示,受宏观经济环境、产业环境、融资环境等不利因素综合作用,2021年面临债务违约流动性困境。由于流动性危机的持续影响,公司2022年将继续亏损,资不抵债。业务经营正常 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影响。
此外,恒大地产还指出,公司因各种原因卷入多起法院和仲裁案件。上述情况表明,可能存在多项重大不确定性因素,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严重质疑。
在恒大发布的报告中,恒大用了几个“大”字来形容当前公司面临的危机。从实际情况来看,可以说恒大目前面临的问题几乎是无穷无尽的。解决方案。
报告显示,恒大地产2022年全年合同销售金额为281.81亿元。截至2022年12月31日,公司拥有土地储备1.7亿平方米。
而这1.7亿平方米,很可能是恒大的最后一张王牌。
但这同样可能成为压垮恒大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恒大现在自然是在等待房地产市场升温,甚至迎来牛市周期。由此可见,恒大持有的1.7亿平方米土地储备是一笔非常好的资产。随着房价上涨,恒大持有的土地储备自然会上升,因此恒大的债务问题仍有希望得到解决。
但现在的问题是,恒大持有的1.7亿平方米土地储备可能不仅不会上升,甚至很可能会下降。而更糟糕的情况是找不到卖家。接受者。矿产与现金最大的区别在于矿产的价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。尤其是现在房地产市场降温,土地价格异常敏感。
如果房价持续下跌或房地产交易持续疲软,恒大拥有的1.7亿平方米土地很可能会继续减少,最终导致恒大陷入更大的债务危机。
这样的例子在日本和美国已经发生过。
如今,恒大地产负债1.8万亿,总资产1.4万亿。随着地价不断下跌,恒大的总资产自然会下降,债务也会不断增长。这就是资产价格下跌的原因。资产负债表下降的最大因素。
资产丰富的房地产商业模式未来可能行不通。不但起不到作用,反而带来更大的风险。
如今恒大资不抵债,下一个爆发的房企会是谁?
碧桂园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。
碧桂园曾经是全国最畅销的民营房地产公司,但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现金流短缺,目前面临破产风险。
8月9日,碧桂园向媒体承认,无法按期偿还两期总计2250万美元的美元债票面; 8月10日,碧桂园发布公告称,受销售和再融资环境不利影响,预计上半年亏损450亿。至550亿元,并承认面临阶段性流动性压力。
碧桂园公告还提到,管理层低估了市场低迷的深度、强度和持续时间,没有意识到房地产市场供需比已发生重大变化,投资比例过高。 ——而四线城市及以下城市负债率下降速度不够等压力。
这份公告更像是一封“遗憾信”。
诚然,我们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似乎已经知道,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,房地产销量下降只是时间问题。像碧桂园这样大的房地产公司,没有理由这么做。缺少这样一个简单的“概述”。
唯一可以解释的是,房地产商业模式是为风险与机遇并存而设计的。
现在,碧桂园正在公开自救,千方百计确保楼宇交付,积极化解阶段性流量压力,确保业务有序开展,加强特殊时期的组织管理。
以碧桂园目前的规模,外人很难理解碧桂园付不起几千万美元的优惠券。公司更有可能有其他安排。例如,他通常会在债务重组之前停止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。
至少从这个角度来看,碧桂园面临的危机和风险是非常真实的。现金流稀缺和高杠杆的运营模式似乎注定会带来一定的风险。
2022年是有统计以来商品房市场跌幅最大的一年。碧桂园和万科都是今年成功渡过难关的民营地产企业。过去的基调是,今年将是房地产市场复苏之年,但春江水暖。预言家,碧桂园走到这一步,似乎说明他对市场的感情还不够“深”。
比恒大好得多的是,碧桂园拥有充足的2亿平方米土地储备。不过,考虑到碧桂园此前的业务都是在三四线城市,其2亿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未来是升还是降还是一个大问题。
作为行业龙头之一,碧桂园的债务状况在2021年已经开始显现端倪。
2020年8月,出台了3条红线。碧桂园当时“只”触及了一条红线,与一些同行相比,这一数字还算健康。次年,碧桂园拿地金额同比下降8%,但仍位居全国第一。连同房地产市场,从2021年开始普遍下滑加速,主要布局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开始面临市场需求的严重不足。
Wind数据显示,2021年碧桂园合同销售面积下降1.4%。今年7月份以来,平均售价也开始下降,降幅从年中的2%扩大到10.4%。年底。
这个跌幅还是蛮大的。
更不幸的是,2022年这种趋势将变得更加严重。 2022年,碧桂园全年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3%,销量同比下降36%。毛利率同比再下降10个百分点至7.7%,部分原因是土地价格上涨。
随后碧桂园开始通过减少征地和建设来降低成本。 2022年,碧桂园的土地款仅为121亿元,较上年减少90%以上。项目费用也减少了15%。全年未取得销售许可证的在建面积也有所减少。减少百分之四十。
基于这些数据,很难相信碧桂园在公告中所说的“管理层低估了市场下跌的深度、强度和持续性”。
此外,碧桂园去年投资活动现金流为44.1亿元,自2007年以来首次恢复正值。这意味着碧桂园出售的资产多于购买的资产。不过,迄今为止,碧桂园尚未大规模出售房产。
另一方面,同行富力和融创已经开始亏本出售项目。
现在来看,未来资产价格下跌的概率很大。碧桂园目前还没有采取任何行动,着实让人难以理解。
此外,碧桂园还有另一项“操作”值得一提。去年12月,碧桂园董事长杨惠妍以10%折价出售部分碧桂园服务股份,直接支付50.6亿港元,无息无抵押借给碧桂园。上个月,杨惠妍向其姐姐成立的国强慈善基金会捐赠价值60亿港元的碧桂园股份,该基金会位于海外,引发了巨大争议。经过这次操作,细心的人已经明白了它的目的。
经过一系列调整,碧桂园总负债从2020年末的1.76万亿元下降至去年底的1.43万亿元,减少3239亿元。
在一个依靠高杠杆快速扩张的行业,碧桂园也不例外。就在今年早些时候,碧桂园还认为“偿债压力很小”,公司的现金可以覆盖短期债务。
然而,今年前7个月,碧桂园销售额继续下滑30%以上,超出预期。在房地产这个周期性极强的行业,一旦确定了下行趋势,就几乎不可能扭转。
唯一的问题是这种下降趋势会持续多久?
没有人会想到房地产会破产、资不抵债。毕竟,每一个破产的房地产公司背后,都是数千万家庭毕生的积蓄。
但市场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。过去所有激进的扩张最终都必须付出代价。无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的价格,市场都是一视同仁,没有丝毫偏见。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