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府相当于现在什么官(古代知府、知州、知县是直接上下级关系?)


在许多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知府、知州、知县这几个词。那这个官职是否为上下级呢?我们来一起探讨下。

“知府”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,唐朝时还不叫知府,而是称为“知府事”。但唐朝并不是地方或行政单位的一把手。不是正式的官职。

基本上到了宋代,才慢慢固定下来这些官职的称呼,都城东京又被称为开封府,属于当时二级行政单位,大概相当于现在副省级城市,属于都城或首府才能称为“府”,像水浒传里比较有名的“开封府”、“大名府”、“延安府”、“应天府”。

“府”的上级是“路”跟现在“省”’相近。“府”的下级是“州”,地方上大致分为州、县两级。“权知府事”-“知府”,“权知州事”-“知州”,“权知县事”-“知县”。宋朝的知州大致对应现代的地级市一级行政单位-正厅级。

另外宋代重文轻武,朝中及地方主官多为文官,地方上很少有人长期担任一个地方主官。还在各州设置通判一职,相当于二把手,辅助、监督知州工作,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市委专职副书记、纪委书记。电视剧《知否知否》中明兰的父亲“红狼”就是由扬州通判升职到中央工作。

明清两朝在沿袭两宋地方官职制度上,又做出了些改变,如通判等监察职责在地方几乎丧失,降为厅局级负责财政、民政。权利全部集权化,地方官在当地犹如“土皇帝”,掌握在当地的政、军、法、财等一系列大权。到了清后期,封疆大吏往往掌握着一个省,甚至几个省的大权。权利一旦失去平衡,就会滋生出贪污及腐败,打败自己往往不是敌人而是发自内部。“十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。清朝作为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王朝,清朝幅员辽阔,行政区域已经很接近现代,内地设十八个行省,五个将军辖区。

行省下设府,府下设州、县。此时的府大致等同于现在的地级市,知府品级属于正四品或从四品,府下分直隶州与散州,知州品级多为正五品(直隶州),散州知州多为从五品或正六品。这直隶州有点像现在的省辖市行政等级跟府差不多,但综合实力却差的多。散州属于府直管,跟现在县级市一样,综合实力比县强,大致属于副厅级。

知县主管一个县的行政、民政、司法、财政、军事,位置同现在的县委书记及县长,正七品(位同正处级)。

总体来说知县历朝来变化不大,知府、知州从宋代开始政治地位有所下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