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字本义:
骓字是由“马”和“隹”两个部分组成的。“马”字,大家都知道,指的是那种我们熟悉的大型草食性哺乳动物,而“隹”字,在构字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,表示鸟雀。
所以骓字zhuī的造字本义就是指:疾驰如飞、有如长翅膀的快马。
骓字的引申义,是指毛色青苍色与黑色相杂的马,这个意思同样只见于古文,比如《说文》中的“骓,马苍黑杂毛也”。
说文解字
许慎《说文解字》的原文:“马苍黑杂毛。从马,隹声。职追切。”“马苍黑杂毛”指的是马的毛色是苍黑相间的,即青白杂色。“从马,隹声”说明“骓”字是由“马”部首和“隹”声旁组成,“职追切”是古代的反切法,用于标注字的读音。
康熙字典:
《康熙字典》引用了《尔雅·释畜》中的描述:“蒼白雜毛騅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“騅”指的是毛色为青白杂色的马。
这里的“蒼”指的是青色,接近于黑色,而“白”则是白色,两者相间,形成了青白杂色的特征。
《康熙字典》还提到了“騅”字在《诗经》和《山海经》中的使用。在《诗经·鲁颂·駉》中,“有騅有駓”描述了不同颜色的马匹,其中“騅”就是指青白杂色的马。
而在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》中,“三青马三騅”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马的颜色特征。
《康熙字典》还提到了“騅”作为姓氏的用法,以及作为人名在《左传》中出现的例子。虽然这些内容与“骓”字的直接解释关系不大,但它们展示了“騅”字在古代的多重用法。
读音:
“骓”字的读音为zhuī,与常见字“追”字同音,《正韵》里对“骓”字的注音为“驰佳切,音追”。你能打出“骓”字吗?赶快用你的输入法输入zhui找到“骓”字在评论区发给我哦!现学现用印象更深刻哦!
含义用法:
①“骓”字最直接的含义就是指一种马,特别是一种毛色苍白相杂的马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白杂色的马。《诗经·鲁颂·駉》中就有“有骓有駓”这样的描述,这里的“骓”就是指这种颜色特别的马。
② 除了指马之外,“骓”这个字还用作姓氏。在《左传》中就提到了晋国的大夫骓㪜,这里的“骓”就是作为姓氏出现的。这个姓氏虽然不常见,但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。
③ “骓”也指一种鱼的名字。在《古今注》中提到,兗州人把黄鲤称为“黄骓”。这里的“骓”和作为马的名字的“骓”虽然写法相同,但含义已经完全不同,显示了汉字一词多义的特点。